別再追著問 “賣了多少”!3 招讓業務員主動往前沖
作者:管家婆軟件@炫夢智能點擊:28 時間:2025-08-27 14:09:47
盯著報表發現某片區域貨賣不動,打電話問業務員,對方說 “今天天氣不好”“客戶店里沒位置”;開會時強調 “這個月必須沖銷量”,底下點頭如搗蒜,轉頭該摸魚還是摸魚;甚至自己跑一趟市場,才發現業務員說的 “鋪了 20 家店”,其實貨只堆在人家倉庫角落……
不是業務員故意偷懶,而是 “管不住” 的核心問題沒解決:他們不知道 “怎么干能多賺錢”,你也不知道 “誰沒好好干”。 分享3個能落地的辦法,親測能讓業務員從 “催著動” 變成 “自己跑”。
01、把 “模糊任務” 拆成 “能打卡的動作”
快消品賣貨靠的是 “高頻拜訪 + 細節執行”。你跟業務員說 “這個月重點推新品”,等于沒說 —— 他可能覺得 “我每天都在推”,你卻覺得 “推得不夠”。
不如換成可量化的動作:
1.每天必須給 3 家老客戶看新品試用裝(拍客戶手持產品的照片回傳)
2.每周末給轄區內 5 家銷量差的店,擺一次 “新品堆頭”(拍貨架照片,要有門店名稱)
3.遇到客戶說 “賣不動”,必須記錄具體原因(是價格貴?還是沒人教用法?)
別覺得 “拍照片太麻煩”—— 業務員知道 “干了有證據,沒干瞞不住”,反而會更專注。有個飲料品牌的主管試過:把 “拜訪客戶” 改成 “拍 3 張照片:門頭 + 貨架 + 和店主聊天”,一周后轄區拜訪率從 60% 漲到了 95%。
02、讓 “賺錢” 看得見,別等月底算總賬
業務員最關心的是 “這個月能拿多少提成”,但多數公司要等月底才出數據 —— 就像打游戲時看不到經驗條,誰還有動力打怪?
簡單改個方式:用開單軟件實時同步數據,讓每個人隨時能看到 “自己今天賺了多少”。
·早上開單:“賣了 2 箱方便面,提成 20 元”(軟件自動算,同步到他手機上)
·下午推新品:“剛才賣的新品有額外獎勵,這單多賺 15 元”
·晚上總結:“今天總提成 85 元,距離這個月目標還差 3200 元”
有個賣零食的團隊試過這招:之前業務員總說 “新品提成低不想推”,后來軟件里加了 “新品實時獎勵提醒”,有人發現 “賣 1 箱新品比賣 3 箱老品賺得多”,不用催也主動推新品了。
記住:人對 “即時反饋” 的敏感度,遠高于 “遠期目標”。讓他知道 “多跑一家店、多推一箱貨,馬上能多賺錢”,比喊 10 句 “加油” 都管用。

03、少批評 “沒做好的”,多夸 “做得好的”
有些主管喜歡在群里說 “誰誰這個月銷量墊底,注意點”—— 結果要么沒人理,要么大家覺得 “反正達不到,擺爛算了”。
換個思路:把 “批評落后” 改成 “放大先進”。
有人今天開單特別多?截圖發群里,加一句 “小張今天光便利店渠道就賣了 800 元,提成 160,這速度月底能沖銷冠啊”
有人想出好辦法?比如 “小李昨天教客戶用新品做試吃,那家店今天補了 3 箱貨”,馬上讓他在群里分享,給點小額獎勵(比如 50 元奶茶錢)
每周選個 “進步獎”:不一定是銷冠,哪怕是 “比上周多開 5 單的人”,發個電子獎狀 + 公開表揚
快消品業務員跑市場本來就累,沒人愿意天天被盯著挑錯。但如果知道 “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見,還能被當成榜樣”,哪怕只是一句夸,也能多攢點勁明天繼續跑。
最后說句實在話
管業務員不是 “盯著他別偷懶”,而是 “幫他更容易地賺到錢”。當他知道 “干多少活拿多少錢,清清楚楚”,知道 “自己的辦法能被認可”,根本不用你催。
就像開單軟件不只是 “記銷量的工具”—— 它能讓你看到每個人的動作,也能讓業務員看到自己的收獲。雙方都明明白白,才能一起把貨賣出去。